top of page
DSC01026.jpg

禁止酒駕1未滿十八歲禁止飲酒

酒類標語圖示.png
北投宴禮盒
北投宴禮盒

北投普羅旺斯bakery & café

北投普羅旺斯bakery & café創立於2005年,開業以來堅持使用北投栽種、生產的季節農產品為食材與原料,多年深耕在地,與產地農業長期合作,也成為北投在地口耳相傳的代表品牌。

北投因多樣的地理環境,在大屯山系、淡水河與關渡平原環繞下,造就豐富多樣的特色火山風土與人文發展。北投普羅旺斯bakery & café選用來自關渡平原栽種的稻米,大屯火山丘陵地熟成的桶柑、南瓜與各樣季節鮮蔬,使用天然自養野生酵母與巧手烘焙,讓四季富饒的北投心意,成為與小農友善共好的新鮮滋味。
 

北投普羅旺斯bakery & café

創辦人/陳心絨 

北投宴Grand Beitou  產地伴手禮盒
嚐盡春夏秋冬的北投心意,體驗都市農業的新鮮滋味


北投宴Grand Beitou,緊扣這塊土地甚早的開發歷史,「Grand」既是最早、最重要的開始,「宴」更是北投充滿療癒人心,以及農友們熱情分享的土地溫度。對應春夏秋冬的北投物產,櫻花、稻米、溫泉、桶柑的四色氤氳色彩,2023年北投普羅旺斯bakery & café正式推出四款北投宴產地伴手禮盒,將北投生產的產地真情,化作在地浪漫的伴手心意。

DSCF2053.jpg

【醉冬桔 桶柑酒禮盒】
選用「泉源農場」桶柑

草山柑的推動者,北投普羅旺斯bakery & café與小農共好。陽明山桶柑又稱草山柑,是整個北投宛如黃金般價值的柑橘農產品,每年自東北季風吹起的深秋,山坡上的桶柑園盡是黃橙橙結實累累的榮景,老一輩的北投人都知道,桶柑盛世一年的收成,就可在當年的關渡平原上買下一塊地或一間房子。

 

十多年來,北投普羅旺斯bakery & café與泉源農場合作,每年都以北投桶柑為題,開發多款北投桶柑為基底的產品。2023年冬,我們以人工採收的北投桶柑新鮮搾汁,釀造出這支自火山土壤熟成的酸甜鮮桔果酒,並以「醉冬桔」為名,將草山柑濃郁獨特的柑橘風味,轉化成常年都能品飲的微醺滋味。

 

內容物:桶柑再製酒(500ml)  【如有採購需求,請來電洽詢】

醉冬桔禮盒下單付款後3~5天出貨|依法規規範,僅限電話下單。

image.png
image_edited.jpg

禁止酒駕1未滿十八歲禁止飲酒

酒類標語圖示.png
DSC01245.jpg

【伴風味 雙醬雞蛋麵禮盒】

選用「隨野家」放牧雞蛋·「十八份農場」羊角椒

〈雞蛋麵〉
隱身北投市場內創立40多年老店來來製麵所,在二代接班後生意仍然興隆,緣於依循老師傅對品質的堅持,不使用任何添加物。2023北投宴伴風味禮盒雞蛋麵,選用來自關渡平原上隨野家的放牧雞蛋,食材完美配比、麵糰反覆擀捲讓筋性開展,每一口都吃得到蛋香、麵香與Q彈順滑的口感。
 

〈羊角椒拌醬〉與〈酸菜辣拌醬〉
嚴選來自大屯火山系在地農場的時令蔬菜,透過北投普羅旺斯bakery & café獨家發酵釀造技術與配方,提引火山風土滋味,佐以熟陳複方辣椒細火熬煮成醬,鹹香濃郁吮指回味。

 

內容物:手工雞蛋麵條、羊角椒拌醬(190ml)、酸菜辣拌醬(190ml)

伴風味禮盒下單付款後5~7天出貨。

花果集、伴風味、硫磺磚禮盒可混搭,下單付款後5~7天出貨,三盒以上寄同一地址免運費。

DSC01275.jpg

【硫磺磚桶柑酥|果醬禮盒】

選用「泉源農場」桶柑

〈硫磺磚桶柑酥〉

草山柑風味獨特,酸甜滋味令人難忘,北投普羅旺斯bakery & café以北投人對草山柑的深遠回憶,與百年來因溫泉與硫磺礦產所匯集的在地特色結合,推出〈硫磺磚桶柑酥〉。

每塊皆為手工製作,也讓酥香的餅皮上有了宛如煙霧瀰漫的溫泉紋理,獨家配方自製內餡香甜恰到好處,是最具代表性的北投伴手點心。

 

〈桶柑果醬〉與〈桶柑巧克力醬〉

兩款深具草山柑風味特色的果醬,則如北投氤氳氣質,酸甜綿延、久久難忘。

 

內容物:純手工硫磺磚桶柑酥、桶柑果醬(190ml)、桶柑巧克力醬(190ml)

硫磺磚禮盒下單付款後3~5天出貨。

花果集、伴風味、硫磺磚禮盒可混搭,下單付款後5~7天出貨,三盒以上寄同一地址免運費。

DSC01260.jpg

【花果集 香草莓果餅乾康普茶禮盒】

選用「泉源農場」桶柑、南瓜、樹葡萄‧「隨野家」放牧雞蛋、檸檬馬鞭草‧

「二崎生態農場」艾草、土肉桂

〈香草莓果餅乾〉

以北投四季的各樣香草、瓜果為靈感,與2012年創立於北投、並以精湛手藝榮獲世界巧克力大賽金獎肯定的甜點咖啡店 拾米屋攜手合作,將多年來在關渡平原、陽明山中採集的在地食材與香草鮮果,化為宛如北投多情浪漫的味蕾享受。

禮盒內含花果匯集的手工餅乾組:〈檸檬馬鞭草麵包棍〉、〈桶柑果酒蛋白餅〉、〈土肉桂雪球〉、〈艾草焦糖杏仁餅乾〉與〈南瓜餅乾〉開盒就能享受北投富饒的新鮮風味。

 

〈桶柑康普茶〉與〈樹葡萄康普茶〉
擅於以發酵轉換季節食材風味的北投普羅旺斯bakery & café,藉由精準掌握發酵過程,讓桶柑與樹葡萄的酸甜與茶湯清香,化為口感清爽的果香康普茶,風味多變宛如北投女巫之名,展現在地發酵的豐富韻味。

內容物:檸檬馬鞭草麵包棍、桶柑果酒蛋白餅、土肉桂雪球、

艾草焦糖杏仁餅乾、南瓜餅乾、桶柑康普果茶(190ml)、樹葡萄康普果茶(190ml)

花果集禮盒下單付款後5~7天出貨。

花果集、伴風味、硫磺磚禮盒可混搭,下單付款後5~7天出貨,三盒以上寄同一地址免運費。

都會風土散策
北投宴地圖.png

北投宴  都會風土散策

北投,位於臺北盆地北端,南端緊鄰基隆河,區域面積約為56.82平方公里。地形狹長,南低北高,從淡水河與基隆河交會處的地勢最低點 - 關渡自然公園,一路向東北大屯火山爬升至海拔約1,120公尺最高點 - 七星山,有時從日出到日落,北投一日就能體驗春夏秋冬的氣候與溫差變化。

攤開臺灣的發展脈絡,北投一帶是臺灣、也是臺北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近代發展可從日治初期所開發的溫泉產業,戰後從溫泉觀光區衍生而成的溫柔鄉與酒家文化,一直到近代地方發展上,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設立、在地社區意識對環境與北投風土的積極作為與各種努力。不僅在歷史人文上有著過去原住民、漢人、日人在不同時期的文化影響,許多鄰里地名更以自然環境、地勢高低、河流山谷為名,人文與風土深厚的交織在北投人的生活之間,反應出北投獨特的日常風土與文化脈動。

 

而我們所說的「北投風土」,就在大屯火山群、關渡平原及淡水河與基隆河的環抱下而生,地理環境獨特且自然資源豐富,這也使得北投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著精彩多樣的農業發展。過去的茶葉、木炭、鹽草、鴨蛋,如今的草山柑(桶柑)、放牧雞蛋、稻米、花卉蔬果、火山咖啡,都讓北投一年四季物產多樣,春夏秋冬景色各異。

 

2021年底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主辦、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T22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畫」,以設計角度切入北投「都市農業」的發展瓶頸,重建北投在地的產業生態並結合原型農業生產者、在地餐飲通路 、飯店與博物館業者,不僅期待能拉近產業間的距離,更希望能創造兼顧自然生態與社會永續的新型商業合作模式。

2S6A3801.JPG
2S6A4022.JPG

北投草山柑的獨特風味

專訪農業試驗所柑橘研究員陳祈男

 

北投桶柑又稱草山柑,曾在四、五零年代是「樹上的金幣」,扛起北臺灣的外銷經濟命脈,其酸而多汁的滋味也成為北投人記憶中濃郁難忘的果香年味。然而當年被稱為「北投最具代表性的農產品」在經歷興衰後,未來該何去何從?

對北投人來說,過年時節若少了外觀紅澄澄、糖酸比嚐起來完美的桶柑,年味硬是少了幾分。甚至吃到「外地」的桶柑,也深覺不如記憶中北投桶柑般夠味。桶柑又稱「年柑」或「草山柑」,是寬皮柑(椪柑)與甜橙的天然雜交種,清朝時從中國潮州傳進臺灣北部草山(現陽明山一帶)故得其名。由於草山的冷涼環境恰好適合柑橘類生長,讓桶柑就此落地生根,成為北投最具代表性的水果。
 

農業試驗所柑橘研究員陳祈男表示,從農業歷史沿革來看,桶柑與北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早在日治時代,草山柑就是外銷果品,在四、五零年代達到出口高峰,在北投一處最高種植面積就達13平方公里。後來經歷產業轉型與病蟲害等緣故,六零年代北投桶柑開始沒落,也逐漸失去往日榮景。近年來,則開始有食農教育推廣單位,聯合提倡「草山柑復育運動」,希望讓這曾一肩扛起北投經濟命脈的果實,重新進駐北投人的生活記憶中。

陳祈男指出,目前全臺桶柑種植面積約有30平方公里,最大產地在新竹與苗栗,草山柑種植面積只剩下約0.2平方公里,

產量約為138噸,佔臺灣桶柑全部產量約0.6%,今當我們說到桶柑,已經很少有人會聯想到臺北。但究竟是什麼樣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造就北投桶柑風味如此難以複製,令一代代北投人無法忘懷的滋味?
 

「北投是臺灣桶柑最北的產區,種植海拔約在三、四百公尺的山坡上。一般柑橘的種植環境需要PH5的土壤,但陽明山的火山土壤PH值低,種出來的草山柑口感偏酸。加上北投地區雨水多、日照短、氣溫冷,會比南部的桶柑還晚熟,果實偏小但果肉緊密。」陳祈男說,當前一般消費者喜歡全甜的水果,但柑橘類本來就要特殊糖酸比才有風味在。而北投桶柑的「酸」,恰好有別於其他地區的「甜」,形成黃金比例的糖酸比15:75,是最無可取代的懷舊滋味。

 

雖然目前已有中興大學植病系教授蔡東纂、烘焙業者北投普羅旺斯bakery & café、北投農會等單位聯合推廣「草山柑復育運動」,但要提高草山柑產量仍須面臨不少挑戰。陳祈男說:「現在老一輩留下來的桶柑園,生長狀況不甚理想,加上接棒的新一代青農人口也不多,前端還是要有人去種植,後端的發展才有意義,不然到後來我們只能緬懷。」


不過,若懂得善用栽種技術的進步,也可以有效逆轉現況。陳祈男認為,就消費端來說,推廣食農教育,開發文創產品或伴手禮有助於促進產業轉型,讓北投人和外地人都能重新認識桶柑的好。至於在小農端,做好肥培管理,善用有機肥、綠肥植物和有益微生物,幫助改善土壤環境,進行有機栽培就容易成功,期待草山柑能繼續存在於北投人的生活現場,將來也有機會讓更多北投以外的消費者,品嚐到草山柑難忘的滋味!

北投普羅旺斯bakery & café的桶柑情

與北投農會王文安漫談桶柑與鄉愁

 

位在北投大興街靜僻巷弄內的普羅旺斯bakery & café,除了販售選用友善耕種的農產品與歐式麵包外,也是在地社區的食農理念推廣與北投在地蔬果集貨門市。老闆陳心絨年輕時到法國普羅旺斯旅遊,深受當地在地、新鮮、天然無添加的飲食文化所感動,便在2005年開了同名小店,希望藉此把家鄉北投的豐富物產應用到烘焙品裡,讓許多想嘗試無毒飲食的人,多一個安心的選擇。


對心絨來說,北投以陽明山與關渡平原為腹地,可以取材作麵包的友善種植農產品選擇繁多,桶柑、地瓜葉、南瓜、辣椒都可以做出美味健康的麵包或果醬。其中,北投特產桶柑更是她樂於反覆玩出新意的明星商品,舉凡桶柑核桃、桶柑果醬、桶柑辣椒醬,以及近年來獲封「北投最佳伴手禮」的「硫磺磚桶柑酥」─ 以北投硫磺礦業為靈感,由薑黃粉與竹炭粉揉出的橘黑紋路外皮,裡頭包著由新鮮桶柑慢火熬成的內餡,吃起來柑桔香氣十足,也是向北投土地與文化致敬的獻禮,都能看出陳心絨希望藉桶柑作為北投與外界對話媒介的用心。

2S6A3946.JPG
2S6A3993.JPG
北投宴網站-10.jpg

近年來,北投興起復育草山柑運動,希望以友善種植的方式讓草山柑這產量逐漸萎縮的水果得以重現往日榮景,再度坐穩「北投在地物產」第一把交椅的寶座。普羅旺斯bakery & café的陳心絨與北投區農會推廣股主任王文安,在秋風漸起、桶柑準備由綠轉紅之際,漫談普羅旺斯成立近二十年的成長,以及北投桶柑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普羅旺斯bakery & café與北投農會當初是如何建立合作橋樑的?

陳:農會的角色主要在幫助農友,提供跟農業有關的資材和技術輔導,所以我跟農會不算直接合作,但透過農會,可以得知哪位農友能符合我對食材的需求。早期大家對食安沒那麼重視,求吃得飽就好了,但當經濟愈來愈富足,大家開始思考如何吃得健康。當初在做麵包時,就決定不要有添加物,那原料一定從土地來,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找農會推薦,因為農會是賣農藥與肥料的,所以哪個農夫實施什麼農法,他們都能掌握正確的來源與品質。

 

王:其實農藥使用的情況,都是隨著社會環境和消費者意識的角度而開始改變的,政府制定的規範也有影響,不然以前安全意識不足時,農夫都是看心情隨意使用農藥,甚至認為用量和種類越多越好。

 

以在地農作為產品開發的初心,透過烘焙料理應援草山柑復育,創作向北投土地與文化致敬的獻禮。

開店至今的確有感覺消費者對食安問題變得更有意識嗎?

陳:我當初開店的目標,就是不額外添加物,所以找尋合作農友時,這也是重要指標。但當時多數農民使用慣行農法,也就是會使用農藥、化肥和除草劑,種出來的作物外觀都很漂亮。要農友短時間內不用農藥,他們會感到不安。農產品被蟲子咬壞了怎麼辦?這一季就沒收成了?所以早期做友善食農店家的確非常寂寞,客人常跟我說:「你都說用在地食材,那產地就這麼近,應該要賣便宜一點才對啊!為什麼這麼貴?」

 

現在顧客端的意識的確提高,愈來愈多消費者在選菜時,也都會順口一問:「有沒有用農藥?」連帶農友也開始思考並逐漸改變,接受農產在友善的耕種環境下,儘管外觀沒那麼漂亮,但絕對吃得安心。相較過去,顧客心態有所改變,進而影響農友、加工業者,連政府也有機會制定出相對應的規範,我想這是三方互相影響的正向結果。

在眾多北投在地食材中,你們心目中的桶柑具有什麼獨特性?
王:五、六零年代種桶柑很賺錢,那時水果種類不多,是物資缺乏的時代,你只要種什麼就賺什麼。山上種的桶柑叫「柑仔萬」,生產一公頃的桶柑,就可以在關渡平原買半公頃的土地,連落果都可以賣錢,非常吸金。到了七零年代社會轉向工業發展,各類水果相繼問市,桶柑的價格下跌,也使許多果園轉作觀光農業。

 

陳:我一直在找尋北投具代表性的農產品。很多北投人都會說「我是北投人」而不是「臺北人」,我們真的很以北投為傲。後來我覺得北投有兩大代表農產:桶柑跟綠竹筍。但綠竹筍作烘焙不好表現,桶柑就出線了。北投是臺灣最北的桶柑產區,糖酸比例佳,而且成熟期就在農曆年,跟年節團慶的意象結合很緊密。另外北投也是草山柑的第一站,可以說是全臺桶柑的始祖,所以真的很有代表性啊!

 

北投曾在十幾年前獲選為全臺十大觀光小鎮第四名,在開發製作硫磺磚桶柑酥之前,(幾乎)沒有以北投食材為主角的伴手禮。北投一直都有出名的矮仔財魯肉飯、蔡元益紅茶與高記紅茶,但這些並非伴手禮品,也因此促使我投入以桶柑開發製作具北投特色伴手禮的想法,希望在製作工法上展現北投意象,最後繁複的手工製作過程,也讓硫磺磚桶柑酥成為宛如工藝般精緻的甜點。

 

尤其在硫磺磚桶柑酥的內餡製作上,我經過多次嘗試開發,最終以整顆桶柑連肉帶皮的獨家熬煮配方,在不添加任何香料的初心下,將柑橘的天然風味視為硫磺磚桶柑酥的靈魂,展現出桶柑再加工之後的完美風味。

 

關於草山柑復育運動,未來希望將北投桶柑帶往何處?

陳:位在北投山上的農場與農作,都有日夜溫差、山谷海拔落差、迎背風面的地理環境特色,像是以栽種桶柑為主的泉源農場,剛好位於山谷背風面,地勢上成為桶柑生長的屏障,位於北部的產區,也延展了作物的生長週期,許多來自北投在地風土的影響,綜合造就北投桶柑與許多作物的潛在風味。

 

我喜歡以法國葡萄酒產區與發酵技術為例,簡易的說明視土壤、氣候為本,透過各自不同的釀造技術與加工方式,展現出葡萄酒與土地之間緊密複雜的關係。

這也成為多年來普羅旺斯bakery & café堅持以「在地農作」為烘焙、產品開發的初心,並透過料理手法與多樣的發酵技術,勾勒出許多農產品就算鮮食也難以展現的風味。

 

將桶柑作為食材,其實沒有太多限制,很好運用,希望它的使用面向愈來愈多元。現在有果醬、麵包、糕點,正在開發桶柑酒,或者把這樣的「桶柑模式」複製到其他食材使用上,終極目標就是將桶柑作為跟北投以外的人接軌的橋樑。

 

期待桶柑能有一天像是大閘蟹或日本麝香葡萄,成為季節性的必須。讓它保有獨特性,以精緻行銷方式推廣,把它當作北投的農產精品來看待,也讓北投人和外地人都能品嚐到北投的土地滋味。

 

2S6A4066.JPG

用食物串連人情與土地

拾米屋Sheme House的北投風味地圖

 

拾取友善農地作物,串起在地生活的樣貌,創造翻玩出具有濃厚風土的美好甜點,拾米屋秉持著這樣的理念,將臺灣食材帶進國宴餐桌,更拿下國際大獎。

人氣甜點咖啡館拾米屋,就位在北投大同街的老倉庫裡。這間外觀低調的小館,卻曾在2018與2019年使用臺灣在地茶葉與花卉製作五款巧克力,榮獲世界巧克力大賽金、銀、銅共七個獎項。而在2022年,拾米屋也創作出五種臺灣離島香草與地酒風味巧克力,登入國宴晚會菜單。

 

榮耀與獎項其實都是後話,早在十一年前,蘇怡帆因為吃到學姊以友善農法種植的稻米而大為驚艷,當時正在做農夫巧克力的她,思考著也許可以食物作為低門檻溝通「友善食農」的媒介,於是和合夥人一起在這由老榖倉改建的空間成立了拾米屋。「當你決定對土地進行友善耕作時,要做的事情有這麼多,做出來的東西又這麼好吃,卻很少人知道,那麼有沒有辦法,能把這些東西推出去?」蘇怡帆說。而拾米屋,也許就是她花了十一年找到的答案。

蘇怡帆以手工甜點與巧克力為媒介,採用地方小農的友善作物為食材,譜寫出人與土地的甜蜜情歌。「農業和我們的生活,不應該離這麼遠。」她說:「而我選擇的食材,是要跟拾米屋一起走很多年的。」

 

那麼,她是如何選擇合作的小農呢?「我會看人,因為人決定了耕作的態度與方式。」她經常到農場去和主人交談,進而了解耕種理念。再來,食材的風味也是關鍵。例如某一年雨下很大,果實味道沒那麼濃郁,甜味被分散了,農夫也會主動提前向她報備。「只要事先溝通,我們也可以因應食材風味變化而調整甜點的架構與內容。」

2S6A3942.JPG

北投食材是最貼近生活、平凡但新鮮的絕對優勢,創作出的甜點,也指引北投農場田間不為人知的在地風土線索。

2S6A3733.JPG

「這也是決定選用新鮮水果做甜點,一開始比較辛苦的地方。每次必須要因水果品質不同而修改配方,但後來覺得,這才是維持甜點品質最好的狀態。」怡帆說。

 

拾米屋不僅串連了人與土地,也串連了人與人之間的友善情誼。「很多的困難,是農夫幫我們跨越的。」她說。例如若遇到暴風無法收成桶柑,拾米屋就面臨斷貨危機,農夫知道了便會冒著危險上山摘取。「他們幫的忙實在太多了!」她說,而蘇怡帆也會把做好的甜點送去請他們品嚐。「這些農人都是花了很多力氣去談、去追蹤的合作對象,全都無可取代,因此我也希望我們交流的過程能更有趣、更有價值。」

而她說,特別鍾情北投桶柑,也是因為它口感紮實、果瓣平滑、果粒緊密,一撥開常常流得滿手汁,是北投人記憶裡最與家鄉連結的滋味,一旦出了北投,去哪吃桶柑都不習慣。「風土是一連串人與生活結合起來產生的東西,也呈現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樣貌。」而這樣的食材,做出來的甜點格外觸動人心。

 

除了桶柑,蘇怡帆持續向周邊擴展就地取材,像陽明山四口田花蜜、大屯火山咖啡、關渡平原的隨野家雞蛋和八仙六代園稻米,都進了她的甜點成為靈魂食材,她甚至把在地的綠竹筍送去普羅旺斯做特殊醃漬後再做成巧克力,巧妙翻轉北投風味。而她也一邊把觸角伸到外島,例如馬祖地酒和澎湖風茹草,都和她的巧克力交織出美妙樂章,甚至登上了國宴。與北投普羅旺斯bakery & café連續兩年合作的北投宴禮盒,也讓怡帆反覆琢磨,透過生薑牽引出北投土肉桂的風味,在地土肉桂使用葉子取其風味,與西式肉桂風味截然不同,「我希望透過北投食材,指引北投農場田間不為人知的在地風土線索。當廚師最愉快的事,就是透過這些食材與人物,不斷認識臺灣新的物產,進而轉譯成料理。每樣作物背後都有豐厚的飲食線索與方式,拿來作為媒介展開連結是最好的。」

 

對怡帆來說,北投與在地食材最重要的特色,就在於北投農業都不是大型農業的種植方式,農場多非單一作物,「農夫們的日常與田間管理,經常就是生活的總和,我選用的香草或食材,也是農家平常食用的食材。」也因此,北投食材成為怡帆眼中「最貼近生活、平凡但新鮮的絕對優勢」,她興奮的說道:「在北投的農場裡,不同時節,有完全不同的食材,與其說找尋食材,在北投農場中漫遊更像田野觀察,每次拿到北投在地的蔬果,那種充滿生命力的新鮮感、帶有飽滿水分與色澤的質地,都是北投食材在我心中無法被取代的關鍵!」

選用北投食材,為單白的麵條,換上宛如四季繽紛的色彩,也成為這家四十年的製麵品牌對北投的鮮明詮釋。

北投風味入麵,飄香傳千里

來來製麵所的在地真性情

 

擷取在地精采的風土入麵,老店來來製麵所不僅做出綿延彈牙的麵條,更以帶有濃厚北投味的麵條,喚起四十多年的北投人情味。

位在北投中繼市場攤位222號的來來製麵所,在北投製麵其實已有超過四十年的歷史,目前由第二代蕭詠霖與昱鈞夫妻檔接棒。有別於一般製麵攤上一片的麵粉霧白,來來製麵所選用北投食材,為單白的麵條,換上宛如四季繽紛的色彩,也成為這家四十年的製麵品牌對北投的鮮明詮釋。

 

這是詠霖發揮創意與巧手催生的產物。來來製麵所與北投在地小農合作,讓北投特產的桶柑、大屯山咖啡和隨野家放牧雞蛋入麵糰,另也使用外地的薑黃、可可、火龍果、菠菜、洛神等成分來共襄盛舉,麵條不再是單調的白色,不僅可以換上五顏六色的新衣,吃進嘴裡也多了不同層次的香氣。 

 

原任職於印刷業的詠霖,放棄朝九晚五的生活,與太太一起接下岳父的家業。一開始他得天天三點多起床作麵,作息調整,也經歷了一段深刻的磨合期。「後來,好像也沒想像中那麼辛苦了。」他說。

 

從2017年開始承接家業,詠霖與昱鈞不僅透過各種破格的製麵想法,打響在北投的名聲,也讓向來給人「老派」的傳統市場,多了一種北投當代的風味樣貌。自從接手麵攤以來,傳統市場不僅面臨人口結構的變化,更經歷新冠疫情的挑戰與消費型態的巨幅改變,「彩色麵的誕生,純粹因為日復一日在市場作麵有點無聊,總要變點新花樣吧!」來來製麵所除了嚴選質地細緻的高級麵粉之外,更讓依循時令而種的在地蔬果,有了北投當季的風味與色彩。

 

「岳父那個年代人口眾多,只要努力工作就會有收穫,就可以養活一個家,我們這一代人口變少,得要創新才能吸引客戶。」詠霖說。在他的創新之舉中,今年才開發完成的桶柑麵條,是詠霖的心頭好,也是來來製麵所力推的北投麵條。「我都用北投名產來跟大家介紹這款麵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這多好吃、多香!」金黃色的麵條看上去就已令人食慾大開,下鍋隨熱氣蒸騰漫出桶柑淡雅香氣,配上濃郁湯頭或醬料,吃來口感平衡,清爽無負擔。


在今年與北投普羅旺斯bakery & café聯名合作的「拌風味 雙醬拌麵醬禮盒」中,詠霖終於完成心目中構想已久的雞蛋麵條,也因隨野家放牧飼養的優良環境,提供母雞舒適、符合蛋雞生活的放牧環境,「隨野家的蛋液沒有籠飼蛋的蛋腥味,製麵上更能展現麵與蛋純粹傳統口味。」近年,來來製麵所廣納北投在地、以及臺灣各地有趣的食材,但無論食材源自何處,兩夫妻無不希望透過老店的技術、巧思與堅持,讓更多消費者願意走進北投市場、嚐到北投的當季滋味,「為了讓北投被更多人看到,我們希望讓更多人吃到北投味。」

保育不是圈地設限,而是共榮共存

專訪T22北投計畫顧問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 陳浩宇

 

慈心過去長期輔導陽明山(士林、北投區一帶)農友朝友善耕作、綠色保育標章查證發展,作為擁有二十五年持續推廣有機及友善農作的輔導單位,慈心分享己身對北投都市農業、環境與人之間的關係與未來展望。

緊鄰臺北市的陽明山國家公園,園區內私有土地達四分之一,其中農業使用土地佔八成之多。這些鑲嵌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的私有農田,生產行為與耕作模式,直接影響其中野生動物的棲地品質。為此,2020年陽明山公園管理處請來過去曾成功輔導過玉山與太魯閣國家公園農友進行有機及友善耕作的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加入參與陽明山地區農友的轉型耕作,並以慈心行之多年的「綠色保育標章」作為衡量的準則。


成立於1997年的慈心,一開始致力推廣無農藥農耕,希望能藉此恢復土地生機同時促進人類健康。2011年執行長蘇慕容與現任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長林華慶,推動綠保設標章,作為與消費者對話的標準。這項綠色保育計畫兼顧生產與生物棲息空間,建構生態與經濟並重的和諧環境。耕作原則就是不使用化學農藥、肥料、除草劑或有害環境的資材,維護農田生物多樣性之餘,同時維持作物生產的穩定。「和一般標榜

保育是從棲地營造開始,輔導農人不只專注生產,也關注各種田間生態。

2S6A3725_edited.jpg

『綠色』或『有機』的標章不同,在於我們會請農友做棲地營造,關注各種田間生態,農人不只專注生產,也要把動物的家顧好。」任職於慈心的浩宇說。

 

和其他國家公園相較,陽明山國家公園特別處在於它緊鄰台臺北都會區,又是保育棲地,兩者之間有時沒有邊界。而園內耕地面積小而稠密,想在居民的私人土地上推廣農地保育往往滯礙難行。

 

2020年開始,同樣身為北投T22農場設計改造顧問群之一的慈心,開始著手個別輔導陽明山園內包含北投地區的農友,從原本慣行農法(即使用農藥、化學肥料和除草劑)轉作友善有機農法。「從生產技術面到棲地營造,所有會遇到的困難都要設法解決。」浩宇說。

 

由於造訪陽明山多以都會區遊客為主,進而成當地觀光農業興盛,作物多以花卉、香草和最近新興的咖啡為主,再加上陽明山的在地農產,作物種類太多元,實行友善農法有其難處,必須因地制宜。「如果使用友善耕作種出來的花賣相不好,還不如使用農藥來的好看,就會影響農友的收益。」如何在農友間創造信任,就是慈心的首要課題。

以慈心目前正在輔導取得綠保標章的二崎生態農場來說,現由第二代接班的二崎生態農場,改造方向圍繞在獨居蜂箱的建置與體驗教育上。一旦肉食性的獨居蜂以此為家,就能幫助農友去除害蟲,而園區園類的蜜源植物還可作為蜜蜂的食物來源,希望未來可以在農地建立循環生態系。

 

另外,則是以位於竹子湖一帶,以每年春夏交替時,滿山遍谷的繡球花季為農場主要農作的大梯田花卉生態農園。過去,為了維持花卉賣相往往需要使用大量化學農藥,近年慈心協助大梯田以「逐步減量」的方式朝向綠色保育方向調整,先從一小塊農地開始實驗起,使用精油對抗微生物病蟲害,讓農友不會一次蒙受大量損失,也能藉此累積友善耕作的經驗。


「以前民眾的誤解,是做生態就要畫出一個保護區。但有些生物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需要人類操作農耕行為來維持其生存,這些物種與人類的依存度很高,所以部分人為擾動反而有助生物多樣性。而北投地區就很有這樣的條件,慈心已經投入很多溝通,也看到初步凝聚,未來還是很有機會的。」浩宇說,在國家公園裡做保育,最終還是得靠這群農友來做。慈心進入陽明山國家公園三年來,已有十位農友獲得有機驗證,十位農友通過友善農法,二十座農場可讓野生動物安心出入,面積總共十四公頃。在國家公園裡的農地做保育,已不再是不可能的任務。

因地制宜的結果,是讓陽明山國家公園裡的農地,看得見都市農業、環境與人之間相互依存。

DSC07059.jpg

農場資訊:

地址∣臺北市北投區復興三路355巷39號

守望都市綠洲—二崎北投宴
00:00 / 05:42

二崎生態農場

【都市綠洲守望者】是雙好2byWu&Chen為二崎生態農場參與T22北投產地創新「 精緻型綠色農場見學改造」所擬定的農場品牌設計規劃。

 

透過爬梳北投地形與命名,「二崎」不僅是過去北投挑炭古道上,第二個山頭的聚落,如今更是詹家主人全家生活的農場。透過家族農場的品牌改造設計,逐步朝向成為「生態+農場」的都市綠洲守望者。透過獨居蜂生態體驗的設計規劃,導入專業城市獨居蜂教育單位 - 城市方舟工作室,完成全臺首座招牌獨居蜂旅館,並開設《認識獨居蜂與蜂房旅館DIY半日營》,建立農地循環生態系,朝「綠保標章」認證努力更進一步。

 

設計規劃也透過園區內四季生態,櫻花、獨角仙、楓香樹與獨居蜂,化為園區專屬品牌識別、園區指標系統與課程設計元素,將動態的品牌觀點,引入農場經營方向;可食地景的花台設計規劃,亦展演食農教育深刻的「現地體驗」,成為這片眺望都市的真實守護者。

image.png
DSC00727.jpg

農場資訊:

地址∣臺北市北投區竹子湖路33-7號

米香、花香、竹子湖北投宴
00:00 / 08:38

大梯田花卉生態農園

【圓滿花聚】是兩個八月於2023年6月參與台灣設計研究院(TDRI)T22北投產地創新「 精緻型綠色農場見學改造」計畫,藉由大梯田花卉生態農園的品牌定位深化、識別系統設計規劃與相關製作物延伸,翻轉傳統農業觀光價值。 

 

臺灣傳統農業長期的不重視品牌,是造就其低價值、停滯不前的主因,因此,品牌定位的重要性除了定錨深化其方向之外,更是持續品牌淵遠流長的不二法門。取繡球聚合性花苞為引,定義出「全方位」的品牌方針,從本體的花卉生態、園區的餐點飲食,涵蓋至環境的綠色永續以及手作的慢活態度等360度深度體驗園區;以「繡球花」為視覺主力,融入極具特色的梯田地景,並搭配充滿活力的鮮明色塊,為品牌注入一股鮮明活力;透過高耐久性的石籠裝置與適當的植栽搭配,改造成全新的園區入口意象,以自然之姿充分展現兼具功能性與美觀性之兩大特色;另將識別系統延伸至園區內指標、扇子門票、工作圍裙、工作名片、園區物流紙箱等製作物,以完善大梯田花卉生態農園的整體品牌力。

 

此外,更協助規劃制定「花聚Blossom」外帶餐盒,食材採用陽明山當地的時令蔬菜,採用簡單的蒸、炒、拌、漬料理方式,既健康又低負擔,保留食材的真實原味;更透過特別規劃的菜色擺設手法,豐富整體的視覺饗宴,提升餐盒的美味食感。

image.png
DSC05850.jpg

農場資訊:

地址∣臺北市北投區大業路517巷80號

隨野家

【杉遍野・隨野家】是2023年5月曲墨建築參與台灣設計研究院(TDRI)T22北投產地創新「 精緻型綠色農場見學改造」計畫,並透過雙方對環境永續與友善動物的共同目標,因而聚焦完成杉遍野設計計畫。 

 

關渡平原農業區為少數在台北市緊鄰市區的綠地。因從農人口凋零,加上許多行業土地需求,造成農地非農用的狀況相當普遍,這個狀況也漸漸地擴張、吞食原有的自然綠意。隨野家的這塊土地前身也曾是一塊良田,隨著時代更迭、城市的演變,此刻在這裡背負新的責任與意義-食農教育與永續推廣。

 

【杉遍野・隨野家】以木材的天然溫潤,取代原先鐵皮的疏離冰冷,包圍著食農教育空間。將自然帶入空間裡、空間融入自然裡,期盼身處其中的人們能有更自在的山野感受。

 

將自然材料落實於農場環境為本,食農教育空間、手作工作桌、廁所、雞舍圍籬,乃至改造期間所產生的碎木餘料等,都能充分應用於農場改造,在軟硬體的思維上,讓致力持續推廣自然永續的隨野家,邁出重要關鍵一步。

 

選用臺灣在地疏伐木柳杉的最末段切剖成1/4丸材作為整體空間的主材料,這些樹材因樹徑小而無法製材,過去鮮少能應用於空間設計上,然其本身的自然姿態卻是十分獨特迷人,這次透過保留樹型與樹皮的材料原貌,展現木材獨一無二自然野性與天然有機,創造農場空間與品牌遙相呼應的獨特魅力。改造過程中丸材各種尺度的設計成果也同步反饋予製材業,期望為臺灣林業到空間設計帶來新的探索。

image.png
bottom of page